2022-06-277384次浏览
6评论
110收藏
33点赞
分享
《光•遇》作为一款“禅系”社交手游,来自于获奖无数的制作人陈星汉与他的工作室thatgamecompany。为这样一个充满光环、充满禅意的合作项目提供UX设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光·遇》从代理初期到上线之后UX方面的经验心得。
自2017年苹果发布会的惊鸿一瞥,我们在2018下半年游戏代理后,才得以深入体验较为完整的游戏版本。拿到可以深度体验的test flight版本后。按照常规代理项目流程,我们展开了初步的体验跑查。
此时的版本有以下问题:
1.操作成本高、易误操作的移动方式
2.信息层级混乱、菜单交互体验不佳
3.GUI效果不佳
4.玩法待完善
5.画面分辨率不足
···
结论:
TF版本与陈老师想要达到的让玩家能够创新的社交并感受温暖的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其中UX部分,一是操作带来的疲劳与混乱严重打断了陈老师也曾提过的心流体验,让玩家无法舒适地体验剧情与玩法。二是界面层级与视觉的混乱非常影响画面美观和出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一些传统手游更加影响整个画面观感。解决这两点问题是我们UX工作的首要目标。
混沌与挫折(设计&合作)
在《光·遇》项目启动之初,虽然我们知道问题有很多,但问题的解决却进展缓慢。合作方面,由于远程合作的种种不便,沟通与反馈效率曾困扰着我们。设计方面,初步接手项目,我们常常对设计者的思路与意图了解不足,导致迭代方案碰壁和跑偏。若采用通常的合作方式,我们会根据表格里面的问题,进行优先级的排序与工作量的评估,并制定迭代计划后开展迭代或者重构设计,逐步推进。然而在《光·遇》项目中,这种合作方式效率并不理想。我们的工作起初进展并不顺利。
面对上述的自身设计问题、合作问题。如何调整和解决呢?
在与产品经理深入交流以及再次了解和熟悉CP方工作风格与陈老师的思路后。我们变换了思路:由原来的迭代清单和文档,变为方向性提案PPT。由网易方提供迭代方案与建议,开发商负责决策与实际开发。
思路转变源于两方面:
1.设计提案思路
2.对制作人&产品调性了解的加深
方向性提案的内容来源于体验问题跑查的分类与提炼:
2.1 操作方式优化
①先抛出优化方案
方案展示,并且给出我们推荐的方案1,详述功能分区与操作示意
②再剖析问题
引入“心智模型&实现模型”方法论,通过分析心智模型与现实模型的差距,来让开发商正视当前的体验问题。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委婉地让CP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更认可上述的优化方案。
③多方案对比
将原有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量化对比,让决策者在有了个定性的认知之后再了解到定量信息。
线上效果
最终线上版本默认操作模式实装了左右半屏分屏交互,并在左半屏均可实现移动操作的功能之下,保留了默认的摇杆图标,降低玩家学习成本。作为游戏中一种主流的交互方式,达到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
2.2 菜单一致性
同样的,开门见山地展示我方的优化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优劣对比:
进一步阐明优化方案的细节与系统性思路。菜单的优化思路源自于用户体验的统一性原则。
线上效果
线上版本采用了更加统一的方式,将游戏内的交互菜单(包含玩家自身的换装、斗篷动作、好友交互)全部统一为了同一种样式的右侧展开菜单。而功能、说明相关的菜单则采用了通屏菜单的方式。
①斗篷菜单
②发型菜单
③好友菜单
④系统功能菜单(通屏)
⑤季票说明&购买菜单(全屏)
2.3 视觉优化
原本的UI界面几乎只为功能服务,除了图标与插画,其他控件与界面几乎之后半透明纯色底板,而且初期国服字体的选择也显得幼稚。结合游戏中存在的星空、脚印等元素,我们通过提取纹样、优化排版的方式,在符合游戏轻度化UI的前提下,做了一定的视觉提升。
①字体优化多方案对比(最终选择思源黑体)
②关键付费点:礼遇卡界面视觉优化
③登录界面视觉优化
④好友信封优化(跟体验相关的优化,不局限于界面)
持续的优化提案提交,我们惊喜的发现其中的许多优化建议被采纳并且落地。而从产品与开发商处得到的反馈,让我们更加具体的意识到优化提案的有效性:
3.1 方向明确
产品与开发商对提案的三点优化方向是认可的。而详细的方案,始终围绕着大家认同的方向展开。
3.2合适的方法论
优化方案不仅仅是一篇执行文档,而是包含前因后果,给出方案合理性的依据和定性、定量的前后对比,这使得优化方案更具说服力与建设性。
3.3目标一致
游戏内容(剧情、功能、场景等)在一年间反复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深入了解到制作人对的设计思路。这让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更了解何种优化方式与解决办法,是更加符合游戏调性与项目特点的。技术难度过大、过于违背调性的方案不会出现,甚至有些时候,优化即是减少UI的出现。一年多的合作下来,我们项目组从当初的迷茫受挫,到逐步找到方向与方法。与产品和开发商渐渐找到的融洽合作的方法,到上线前的一些功能设计与优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默契。
①新增加的警示、提示功能遇到了问题
②我方优化方案除了解决排版问题,并给出了具有延展性的结构性优化思路,今后更多的新功能与不同界面的新功能。
制作人与开发商心领神会,迅速的完成了迭代工作。合作双方虽然远在地球两端,但进度的推进变得融洽了许多。
对于我们来说,回顾这一年多的合作,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光·遇项目的UX设计既不是一蹴而就,也没有刻意去颠覆概念、惊天动地。而是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大家将自己对交互、视觉、游戏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热爱融入到设计中,共同将一个小而美的艺术品打磨得更加精致、感人。最终,骄傲地奉献给热爱这款游戏的玩家们。
回顾《光·遇》项目,从起初循规蹈矩的惯性思维,到后面找对方向展开设计,这中间的成长让自己反思了从最开始学习交互设计,到后面成为一名称职的游戏交互设计师中间的很多问题。希望可以给各位童鞋带来一些思考:
4.1 思考app交互设计与游戏交互设计的不同之处
①需求的不同
以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点餐软件为例。围绕着点餐流程来进行服务设计和用户信息系统的设计,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游戏作为“第九艺术”,作为娱乐产品,更多的是围绕如何丰富精神层面需求来展开设计。更多时候要挖掘玩家的需求与满足玩家的爽点。
②输入输出方式的不同
输入方式上中,我们在app中经常打交道的更多是按钮、列表、键盘等,硬件更多是手机屏幕、摄像头、指纹传感器。而游戏中,我们还会涉及到手势、场景的交互,用到不同的传感器和硬件。
输出方式上,app中更多的是信息的清晰传达与正面或负面反馈。通过文字、图片、动效等方式给予用户反馈。而游戏中,除了上述手段,我们还会用到粒子、模型等多种手段给予玩家不同类型的反馈,或激动、或愤怒、或沮丧,或冷静。而反馈的视觉表现,也因游戏的风格和特色迥然不同。
③目的的多样性
除了app交互设计中强调的可用性与易用性,游戏设计中需要还需要时常考虑玩家的心理变化。调动情绪是常见的要求。为了让玩家感受不到交互和UI而设计,或是为了让玩家感到挫折而设置交互障碍而设计也是游戏交互设计的一部分。
上面举了几个本人认为比较明显的差异例子。而这样的思考应该是在我们从事游戏交互设计过程中需要持续的过程。或许不同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但这种思考让我们去更加细致的了解我们服务的游戏的特点与我们差异化的设计目标。保持我们的设计,不会流于形式,缺乏灵感。
4.2 了解学科交叉知识
基于《光·遇》的经验与上面的思考。我们在提升自己设计能力的时候,除了提升专业能力深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横向的交叉学科知识,也是很有必要去掌握的。
不同项目中我们,我们常常会将交互设计理论与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如:交互设计理论+分镜与运镜+图形技术前沿(全境封锁菜单设计)、交互设计理论+文化与典故+营销与推广(阴阳师画符设计)。
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对设计师的知识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我们的日常工作充满挑战。但同时,这也是游戏交互设计令人着迷的魅力所在。
经历了与知名制作人的合作,了解到了更多领域的知识。越发觉得需要学习与实践的东西还有很多。感谢这款少见并且优秀的大师之作,能让我们成长并产出优秀的方案,打动自己、打动玩家。感谢光遇项目的设计小伙伴,感谢跟进过项目的每一位设计同学的努力付出!(丹妮、华子、国荣、李鑫、李妍、Kelly、小臻、佳伟)谨以此文记录下《光遇》设计工作中的经验与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关阅读👇
评论 (6)